A Chinese blog from quite a long time ago. Its logic was not clearly expressed, if there is any. Also, none of the objectives raised in it have been achieved so far.
1.写作是什么?
按照我的理解,“写作”应该指的是一种事先有明确目的,并设计好达到该目的的方法,熟练地使用各类写作技巧,最终达到目的的过程;而“思想”应该指的是,对所涉及的范围内外的事物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使用一定方法对涉及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对范围内的问题和矛盾有过深入思考,得出一种系统的、一致的、尽量完备的、具有解释作用和指导能力的思想体系。
上面提到的任何一点现在的我都做不到,甚至其中最为基础的写作技巧对我来说也基本属于空白,而将来的我也未必能做得到。但在将要写下的所有文字中,我还是称自己的叙述为“写作”,称自己的想法为“思想”,这一是为了方便起见,二是为了设定一个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努力的目标。
2.写博客的动机是什么?
写作是一种受迫式的对自己思想的深究,这就是我决定写博客的主要原因。
根据个人经验,人的思考往往是被动的受环境所迫而造成。这并非是否定“思考是一种乐趣”,而是说环境压力是思考的强大驱动力之一。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能够大脑一片空白的靠惯性生活无疑是一种极致的幸福,我们惯性的工作学习,惯性的解决问题,惯性的生活,惯性的体验生活,惯性的表达自己的体验,当别人提出一种思想的时候,我们仅仅是在感情和经验上略一感觉——“有道理!”于是就那么相信了,既不对自己为什么相信进行反思,也不对别人的思想进行深入的考察。
改变这一情况最有效的就是环境压力,其中比较常见的例子比如认知不协调,小的有挨家长的训斥,大的有考试失败、失恋、第一次遇见不同价值观念时自己从小被灌输的价值观陷入的混乱等等。这些“思想地震”带来的是对自己思想基础的深刻怀疑,进而是对自己信念的深入考察和重塑,最终对于相信什么以及为什么要相信重新明确起来。
写作更像自己制造的一种环境压力,使人不得不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深入的考察,以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矛盾,对抗可能出现的攻击。而且写作在可控性上有明显的优势,这就使得人可以不断地强迫自己进行思考,也对思想地震有预防作用。
写博客的另一个原因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士将博客视为业内人员的简历,过去我对此说法并不是很以为然,因为我觉得博客对知识的构架作用和加深记忆作用完全无法与笔记相比。但是最近的经历使我觉得,博客对于很多技术性、经验性的知识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积累工具。
3.期望从这件事中获得什么?
一部分目标与原因相对应:一是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够在不断的思考中向“思想”的水平有所靠近;二是希望自己能够习得足够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有力的论证自己的思想的写作能力,如果能够使得自己的叙述具有感染力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那更好不过;第三希望能够对一些琐碎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积累学习。
另一个目标是对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一点要求:避免时髦词语(buzzword)。这是在《大问题》里面读到的一条感觉很有指导意义的要求。主要含义是对使用的术语做出明确的定义,例如不要在“自由”的含义没有明确的情况下讨论自己对“自由”的信仰,极力避免听上去一套一套但实际上却没有价值的内容出现。
4.闲扯
以上所述的原因和目标对于未来写作的界定未免有些高大全之嫌,变化在所难免,这些仅能算是目前所能认识到的一些良好的愿望。无论如何,就像证明了P=NP一样——如果我完美的预先界定了一切,那说明我界定错了。
起名为地下室中的沉默,并无什么复杂的含义。碰巧正在看两本书:“沉默”指的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沉默者,“地下室”则是由《地下室手记》而来。含义是指,一方面,我仍然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希望能够借着写作对自己的压力,使得自己的思想能够有一些进步,可以说是喃喃自语;另一方面,我对地下室的主人公略有羡慕,在浑浑噩噩的生活和扭曲却深刻之间,我宁愿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