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inese blog about why you shouldn’t give a shit.
It’s important in life if you don’t give a shit. It can help you a lot. – George Carlin.
最近很喜欢看George Carlin的show。我在他的一段采访中看到了这段话。它听起来觉得似乎很有道理,让人心里很舒畅,似乎对于人生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是为了避免我把“自己心里感觉起来有共鸣的道理”稀里糊涂的加入人生信仰并用于指导自己的行为,还是要试着深入理解一下这段话。
“Don’t give a shit”是一种态度。理解它,需要回答几个问题。
- 什么是态度?
- “Don’t give a shit”具体是怎样的一种态度?
- 为什么要持有这种态度?持有这种态度有什么好处和坏处?为什么说It can help you a lot?
在(Google搜到的)心理学的定义中,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举例来说,一个人恨某个人是一种态度,一个人支持某个国家政策也是一种态度。
那么”don’t give a shit”具体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它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倾向?它蕴含的个体的主观评价是什么?它带来的行为倾向性是怎样的?它面对的对象是什么?
它的字面意思表明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对于某个对象,个体完全不在乎。既不在乎它的存在与否,也不在乎它的任何影响。(有意思的是,”don’t give a shit”的用词(shit)隐含了一丝厌烦、蔑视、甚至愤怒,与“不在乎”有点矛盾。)它蕴含的个体的主观评价是“这个对象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它带来的行为倾向性是无视该对象和该对象的任何影响。
它面对的对象是什么?理论上,一个人可以对任何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持有完全不在乎的态度,但那样的话有什么意义?那是George Carlin话中的真意吗?为什么要持有这种态度?
我觉得,”don’t give a shit”的真意在于,经过思考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事物,对于真正重要的事物,要全心全意的投入,而对于不重要的事物,要懂得不去做无谓的关心。之所以要持有这种态度,是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智力、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而人所面对的事物是无限的。为了在这复杂的世界中好好生活下去,一个人要为人生中的所有事情划分优先级。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全心全意的用心,而对于被强加到自己身上的事情,知道拒绝或者用尽量少的精力解决;对于自己亲近的人,全心全意的爱护,而对于无关的、甚至对自己有害的人,不去做无所谓的关心。
如何做到”don’t give a shit”?
- 能够认识自己,看清楚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事物是什么,想明白应该如何对待重要的事物。
- (核心)有勇气对于不重要的事物完全不关心。
- 有自制力对重要和不重要的事物执行思考清楚了的行为。
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取悦别人的习惯(包括我),对于这些人来说,对于任何一个人或事物,表现出拒绝或完全不关心的态度,都是很困难的。正因如此,我们在自己身上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包袱,导致活得辛苦,同时也分散了自己应该放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的注意力,潜在的导致其他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George Carlin的建议很中肯。看清楚什么对自己来说不重要,对它们做到不关心。It can help you a lot.
PS:
- 意识到自己有”I don’t give a shit”的选择,在思想中把大部分事物划分到这个分类之下。
在知道这个态度之前,很多人(包括我)思想中并非对于事物没有优先级的划分,而是由于不知道有这么一个选择,所以思想中没有一个”I don’t give a shit”的分类,思想中的所有事物都属于应当被关心的事物,只是优先级有区别罢了。再加上人的记忆力的限制,这往往导致这样一个现象,什么事物在眼前、或者想起什么来就对其关心一些,一些优先级很低的事情由于经常在眼前而获得了过多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