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2011年的时候,读了《1984》,立刻对书中提到的“双重思想”感兴趣起来。
“一个人的脑子里同时具有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而且两种都接受。”有意思!人真的可以做到这样吗?《1984》中老大哥的口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听起来很矛盾,同时相信战争和和平真的是可能的吗?
又仔细一想,虽然我自己并非处于书中所描述的专注于塑造双重思想的社会,但时不时的也会表现出类似双重思想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来。比如说曾经提到美国,有的时候会想到帝国主义并产生反感,有的时候却又对出国心生向往;又比如明明讨厌自我感觉高人一等的人,自己却总是好为人师,把自己当做别人的拯救者。自己似乎是个熟练掌握双重思想的人嘛!
这个想法让我不寒而栗,战战兢兢的试图想清楚怎么回事:到底什么是双重思想?我是否是个满脑子都是双重思想的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我觉得《1984》中对于双重思想的定义并不清晰,书中举出的一些例子对读者的理解也有些误导作用。相对于双重思想,我自己的许多思想和行为(如好为人师且自我感觉良好)更符合双重标准的定义,无来由的觉得似乎还能抢救一下……
澄清定义 - “同时相信”带来的误解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可以用来帮助理解双重思想:母亲和女友同时掉入水中,且两人都不会游泳,你会救哪一个?想象一下同时面对母亲和女友两人并回答这个问题。
排除掉心里有明确答案而且敢于说出来的猛汉们,很多人会选择在面对母亲的时候说救母亲、面对女友的时候说救女友,但同时面对两人的时候就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所以人是没法同时按照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来行为的。双重思想真的存在吗?双重思想到底是什么?
《1984》中对于双重思想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知与不知,知道全部真实情况而却扯些滴水不漏的谎话,同时持两种互相抵消的观点,明知它们互相矛盾而仍都相信,用逻辑来反逻辑,一边表示拥护道德一边又否定道德,一边相信民主是办不到的一边又相信党是民主的捍卫者,忘掉一切必须忘掉的东西而又在需要的时候想起它来,然后又马上忘掉它,而尤其是,把这样的做法应用到做法本身上面——这可谓绝妙透顶了:有意识地进入无意识,而后又并不意识到你刚才完成的催眠。即使要了解“双重思想”的含义你也得使用双重思想。”
这段话的核心是:
- 相信两种互相矛盾的信念。(并非同时,而是脑袋里具备两种互相矛盾的信念,根据情境不同选择不同的信念来相信。)
- 忽略矛盾。
- 忽略自己在忽略矛盾。(意识不到自己按不同情境做了不同的选择——这是明知两个信念存在矛盾却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矛盾的关键。)
依然用经典例子来帮助理解:如果一个人面对母亲的时候说应该救母亲,面对女友的时候说应该救女友,并且在两种情境下都坚信当时的选择,甚至会忘记自己在面对另一个人时的矛盾行为,而且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使用这种思想方法。这就是双重思想了。
回到本文开头更现实一点的例子:提到美国,有的时候会想到帝国主义并产生反感,有的时候却又对出国心生向往,别人说不好的时候就反感,别人说应该出国的时候就说好,同时选择性的遗忘自己之前做过不同的回答,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有矛盾的行为。又比如,在精神上承受不住的时候,说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在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认为一切都是自己挣得、自己有权利恣意妄为,同时不觉得有什么矛盾。这些是典型的双重思想了。
即使是这样具备双重思想的人,在同时面对母亲和女友的时候也是无法给出答案的,双重思想并不意味着同时按照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来行为。
什么不是双重思想
如果一个人面对母亲的时候说应该救母亲,面对女友的时候说应该救女友,但是意识得到自己在两种情况下的矛盾行为,那么这个人并没有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他并非同时相信应该救母亲和应该救女友,而是有一个一致的信念:相信应该哄两人开心。这个人没有双重思想。
《1984》中的一部分例子正属于此类。“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之中,“战争即和平”的意思实际上是说一种特定类型的局部战争是造就和平的一种方式,书中通过因果关系将战争和和平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存在矛盾的信念。“自由即奴役”也是类似,而“无知即力量”字面上根本就没有矛盾。
老大哥的缔造者也属于此类,他们意识到只有一个唯一不变的目的,那就是权力本身。为了维护权力,在说谎有利的时候说谎,在使用双重思想有利的时候使用双重思想,而这本身并非双重思想!他们只有一个一致的信念:追求权力。
双重思想 VS. 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与双重思想有重叠之处。
如果一个人,在别人选择救母亲的时候谴责他渣男,在别人选择救女友的时候谴责他不孝,自己选的时候却选什么都觉得有道理。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如果双重标准的使用者意识到自己被自我服务偏见所蒙蔽而使用了双重标准,那么这不是双重思想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根源是自我服务偏见;如果他意识不到自己被蒙蔽那这也属于双重思想。
又如:相信人人平等,但又相信自己应该被区别对待。意识得到自己在蒙蔽自己的话属于双重标准,意识不到的话既属于双重标准又是双重思想。
双重思想的核心是忽略矛盾和忽略自己忽略了矛盾,双重标准的核心是我者和他者的立场转换。
现在可以回答本文开头自己的一些问题:双重思想是存在的,双重思想和双重标准是有区别的,而我不幸两者都至少曾经具备过:“讨厌自我感觉高人一等的人自己却总是好为人师”实际上属于双重标准,“提到美国有时候反感有时候向往”属于双重思想,现在也可能仍然具有而不自知。
双重思想是如何造就的
《1984》书中描述了一些用于培养双重思想的特殊训练。
- 犯罪停止(crimestop)
“犯罪停止(crimestop)的意思就是指在产生任何危险思想之前出于本能地悬崖勒马的能力。这种能力还包括不能理解类比,不能看到逻辑错误,不能正确了解与党的原则不一致的最简单论点、对于任何可以朝异端方向发展的思路感到厌倦、厌恶。总而言之,犯罪停止(crimestop)意味着起保护作用的愚蠢。”
我觉得,这种不加思考的对某些观点本能的反感的能力人类本身就具备,如果一个观点让人觉得不舒服(比如我被人指出在实行双重标准),即使它逻辑上正确,人也很难接受。所以关键在于把不是first principle的东西作为first principle,并且训练出对这些“伪first principle”相抵触的观点的本能的反感。
- 黑白(blackwhite)
“这意味着不顾明显事实硬说黑就是白的无耻习惯。用在党员身上,这意味着在党的纪律要求你说黑就是白时,你就有这样自觉的忠诚。但这也意味着相信黑就是白的能力,甚至是知道黑就是白和忘掉过去曾经有过相反认识的能力。”
这就是说要训练出忽略矛盾同时忽略自己在忽略矛盾的能力了。其实我觉得,人类本身也具有这种忽略矛盾并厚着脸皮死不承认的能力……人类实在是是个善于欺骗自己的物种。
我觉得即使不经历书中那样严肃的训练,人也能形成双重思想。核心是只要不鼓励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意见即可。
比如我曾经的“提到美国就有时反感帝国主义有时心生向往”,无论是对帝国主义的反感还是对美国的向往都是由于深受他人的看法的影响而产生的。以我那时的年纪,根本就不理解帝国主义的含义,也不知道美国哪里好哪里不好。别人说不好我就说不好,别人说好你应该出国我就说好,也经常选择性的遗忘自己之前做过不同的回答。
人的思想可能一致吗
意识到自己思想在不同时刻不同情境下不一致并非特别困难的事情:尝试回想一下若干年之前的自己就很容易能发现,现在的自己对很多事物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而人在同一时刻下思想始终是一致的,正如母亲和女友落水同时面对母亲和女友很多人无法提供一个答案,人脑无法让两个冲突的观念同时共存。
人的思想总是在变化,有的时候是在前进,即随着对事物的理解更深刻,更加接近真理,有的时候是在倒退,就连科学界对于真理的认识也是反反复复螺旋式前进的。不同时刻的不一致是无法被消除的。
努力发现自己的不一致,尽量避免被自己的本能或情绪蒙蔽,也接受自己与过去的自己的不一致,尽力朝着真理前进,大概是我们能做的事了罢。
最后以伯特兰·罗素20世纪初对人类后代的寄语作为结束。
“When you are studying any matter, or considering any philosophy, ask yourself only what are the facts and what is the truth that the facts bear out. Never let yourself be diverted either by what you wish to believe, or by what you think would have beneficent social effects if it were believed. But look only, and solely, at what are the facts. Love is wise, hatred is foolish. “ – Bertrand Russell - Message to Future Generations